如何应对网络喷子?这些社交媒体交出了答卷

文|3eLife

如果互联网上也有类似“打四害”的活动,想必许多网友都认为网络喷子绝对会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。而所谓的“喷子”,具有毫无逻辑、不以事实为依据、言辞刻薄等特点,作为其活跃栖息地,社交网络也早已承担起各自的责任,陆续对这类用户采取了相关措施——从关键词过滤,到面向用户开放拉黑删评权限,再到“信息茧房”,但究竟哪种手段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呢?

【关键词过滤+弹窗提醒=良心发现?】

日前据美国科技媒体CNET报道显示,Instagram一直因为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打击网络欺凌而受到抨击,而近期Instagram方面表示,他们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适度干预用户发布攻击性评论的行为。

为了便于理解,该报道中举了一个例子,当一位用户在输入“你长得太丑,看起来很愚蠢”并试图发布时,系统便会发出一条通知,询问该用户是否确定要发布这条评论。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准备开喷的网友诈一下看到这样弹窗提醒,说不定还真的会心虚改口。

然而温和的提醒如果还是唤不醒一些铁了心的用户,那么Instagram也留有后手。据负责人亚当·莫瑟里(Adam Mosseri)的博文显示,其还在测试一种名为“限制”(Restrict)的新工具,将能阻止用户与路人看到包含辱骂词的评论。并且那些发表不当言论的用户也会收到消息,告知其评论将会被限制。

如果再把推特的“mute”功能算上,不难发现这些海外社交平台在防止网络欺凌与无意义谩骂的时候,大多数采用了关键词过滤方针,也就是对传输信息进行预先的程序过滤、嗅探指定的关键字词,并进行智能识别。但这类技术其实应用得极为广泛,例如拦截广告邮件、识别灌水文字等方面,都用得上这种关键词过滤技术。

技术是好技术,但可惜网络喷子也不都是那么老老实实一口一个“丑陋”或“愚蠢”来骂人。倘若其“进化”出了新的词语,而关键词过滤技术并没有实现收录,那么这一技术在实际使用中能发挥的作用,就会比预计得要小得多了。

【开放用户权限:删评拉黑一条龙】

作为Instagram背后的科技巨头,社交媒体代表平台Facebook同样也在面对攻击性评论带来的负面影响。不过早在去年10月,Facebook就宣布为解决网络欺凌将推出新的工具,除了搜索和阻止攻击性词语的发布之外,还包括一次隐藏或删除多个评论,并允许第三方代表受害者报告欺凌等措施。

在Facebook上,用户面对攻击性评论所能采取的措施明显就丰富了许多。并且官方还特别指出,“允许别人代表受害者来报告”这项措施,是考虑到一些用户或许会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认识欺凌者,而不敢上报等情况。

由此看来Facebook考虑得已经比较周全了,如果非要挑刺的话,按照这类平台通用的惯例,当用户举报基数达到阈值就会被动触发平台的拉黑机制,进而封禁被举报的账号。但在举报基数达到阈值之前,这些网络喷子依旧还是能够为所欲为。

同样是在去年,微博宣布为进一步控制人身攻击内容的蔓延、提升博主对于评论内容的管理体验,促进平台生态良性发展,试行“博主拉黑禁评”策略的升级版。如果某一个账号被博主删除评论并拉黑,那么其将在“全站范围”内被禁用评论功能3天,并且粉丝量在10万以上的博主能够抢先享受测试该功能。

这回惩处办法是说明了,“疗效”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预期。然而被消灭的不仅仅是喷子与杠精,甚至一些正常的讨论或辟谣内容,都遭到“大V”及营销号的删评拉黑。因此也有不少观点认为,微博给予了头部用户过多的权利,这些权利在遭到滥用之后,或许反而会带来难以预测的灾难。

【信息茧房:每个人都开心的社交环境?】

那么除了删评拉黑之外,有没有别的办法,能从根源上为每位网友营造出舒适的讨论空间呢?

还真有,就是通过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,形成信息茧房。换句话说就是通过算法,只给用户推荐那些他喜欢的信息,推荐那些与他有同样兴趣爱好特征的用户,令其永远只与那些意见相同的网友接触,从“根源”上实现“一直上网一直爽”。

诚然这种做法看上去有些极端,然而在实际的网络生活中却已经开始被应用。据外媒MEL Magazine近期的一篇文章显示,由于TikTok(海外版抖音)的算法分发技术,使得不少LGBTQ用户在这里找到了好友,甚至获得了认同感,而他们的言论也免于遭受其他不同意见的访客反感。

因此很快就有网友反应过来,或许对于那些保守派来说,他们同样可以在TikTok上怡然自得,因为他们在平台上获取的推荐内容也是按照其偏好进行分发的。

但这种微妙的操作背后,也给用户带来了一定风险。最为明显的是当网络信息茧房一旦生成,群体内成员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会大幅减少,而长期生活在信息茧房中,也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、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,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,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观点的侵入;其次,当内部成员与外界接触交流的机会变少,甚至有可能会脱离整个社会的发展。

然而即便已经有不少学者针对其危害进行阐述,但作为网络用户来讲,他们无法直观可能造成的危害,但是信息茧房带来的当下快乐,确是真实并触手可及的。

由此来看,其实就现阶段而言,每一个平台针对此类用户的手段和策略其实都称不上完美.可如果要从中进行选择的话,不知你认为哪种手段更有效率,也更能发挥净化网络的功效呢?

【本文图片来自网络】

Copyright © 2022 网游活动资讯_新服开区公告_礼包兑换中心 - rizhaoppp All Rights Reserved.